科技
追随及引领科技潮流。
微世纪(microcentury)指的是一个世纪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52分35.7秒。 差不多每过一个小时,你就度过了这个世纪的百万分之一。 – 《微世纪到底有多长》
5G 手机需要更多的天线和更大的电池,所以手机尺寸不会变小,制造小手机将很困难。 – Hacker News 读者
2016年,WhatsApp 的用户超过10亿,但是只有50个工程师。每个小团队由1到3名工程师组成,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WhatsApp 如何在只有50名工程师的情况下扩展到10亿用户》
花了很长时间,新一代的文档编辑器终于不再像 Microsoft Word 了。 – 《Notion 与 Word》
21 世纪的物理学家,依然无法回答一些最基本的重大问题:时空的来源是什么?粒子为什么会自转?为什么强力那么强,而弱力那么弱? – 《物理模型无法解释的五个谜团》
三星 Fold3 5G
倘若一款售价上万元的手机,屏幕却一戳就碎、一摔就裂,还容易因为进尘导致转轴损坏,如此玩票性质的性价比,注定会让折叠屏曲高和寡。 但在三星 Z Fold3 上,我终于看到了折叠屏手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无论是「装甲铝」,还是 IPX8 的防水等级,三星这次是在不遗余力地为折叠屏塑造一个可靠形象。
还记得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 Sony Tablet P 时的惊讶和好奇。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从 iPhone 到 iPad,并非完全如乔布斯所说是「全新的发明」。新材料(比如 UTG 超薄柔性玻璃)和新工艺(比如 UDC 屏下摄像头)的层出不穷,让已有的品类不断产生从造型到交互的豹变。因此,折叠屏手机或者折叠式设备也并非全然的新产物。
时至今日,到 Fold3 的推出,折叠屏似乎已经很靠近一个临界点,即杰弗里·摩尔所说的,从创新品到大众消费品的临界点。这几年始终小修小补的 iOS 和 Android 似乎也到了这样的紧要关头:物理形态的变化亟待软件层面的新突破,来实现一种新的产品价值。
国内国外,可以寻找到这个临界点的设备制造商,必将能够掌握掌上消费电子市场的一下个十年。到时回头,Fold3 正是起点之一。
Galaxy Z Fold3電池容量4400 mAh,比Z Fold2少了100 mAh,而且其實由兩塊獨立的電池芯組成-一塊容量2280 mAh,另一塊2120 mAh。目前折疊螢幕手機都採用這種分離式電池,就連Z Flip3也是。
耐用度與材質改良,更精細的設計與更小的鉸鏈間隙 IPX8防水認證(沒有防塵保護) 更好的主螢幕與封面螢幕,亮度也都更高。尤其螢幕螢幕也支援120Hz,這點很棒 支援S Pen對於Z Fold3的附加價值增加不少 出色的立體聲喇叭設置 支援多工的豐富軟體功能 完整而全方位的相機系統,可使用封面螢幕當觀景窗來使用主鏡頭自拍 屏幕下鏡頭提供比挖孔式鏡頭更沉浸的多媒體使用體驗 本篇評測Galaxy Fold3缺點整理 鉸鏈間隙還是在。新的螢幕雖然有更耐刮的保護,但仍然是軟質,讓人懷疑其耐用度 電池續航力讓人失望。以25W的標準來看,充電速度表現不佳,而且沒有內附充電器 Snapdragon 888晶片有受到溫控調頻限制並且效能表現不佳,而且相當耗電。 整體相機拍攝品質無法與三星最好等級的鏡頭比,屏幕下鏡頭表現尤其讓人失望
折叠屏当下最优选
十年过去了,自初代 Galaxy Note 开启的「大屏手机时代」已经步至鼎盛,由 Galaxy Fold 开启的「折叠屏手机」新品类成为了业内的新焦点。 三星首款防水折叠屏手机:外观细节小变化,坚固耐用是重点。 陨石黑、幽谷绿、雪川银(Phantom Silver) 玻璃部分采用了 AG 磨砂工艺,视觉上颇具质感,手感上也免除了指纹收集器的问题,触感细腻舒适。 三星 Z Fold3 无论是外屏还是内屏,都对齐了 Dynamic AMOLED 2X 屏幕材质,而且均为「满血」的 120Hz 屏幕自适应刷新率。这使得内外屏都有了同样顶级和流畅的屏幕感官体验。 三星再度采用了 UTG (Ultra Thin Glass) 超薄柔性玻璃(由德国 Schott 供应)来作为 Z Fold3 的内屏表面材料,屏幕的耐冲击性和耐磨度都得到了一定保证。 至于外屏屏幕和后盖部分的玻璃,也理所当然地采用了康宁大猩猩 Victus 玻璃,这是号称「迄今为止最坚固的康宁大猩猩玻璃」,相较于常规的硅铝酸盐玻璃,其抗刮能力也提升了 4 倍。
综合
三星 Galaxy Z Fold 3 5G 由 Armor 铝制成,三星称其比 Fold 2 中使用的材料耐用 10%。材料的转换也意味着它现在比以前轻了约 10 克。 除了铝制底盘,三星还用康宁大猩猩玻璃 Victus 覆盖了正面和背面,而屏幕更耐刮擦,据说比以前耐用 80%。 三星 Galaxy Z Fold 3 5G 拥有 6.2 英寸的保护盖显示屏和 7.6 英寸的平板手机屏幕。Dynamic AMOLED 2X 显示屏不仅比以前更亮,而且还可以延长电池寿命。
Z Fold3 的屏下隱藏效果可說是強差人意。雖然屏下鏡頭可以完全隱藏,但顆粒感極重,原因是在屏下部分的那 172 顆發光像素比一般的部分大,雖然會帶來顆粒感,但是能有效提高透光率,以及防止發光像素壽命降低。
从显微镜下看三星的这块屏幕,在屏下镜头部分的像素排列明显更加稀疏,同时三星也采用了一种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像素排列方式,通过单个大像素组合成为一个球形像素,并拉开二极管群之间的距离,保证光线可以正常从屏幕层穿透到CMOS上去。降低PPI带来的问题和之前中兴在Axon20时遇到的一样,三星的这个屏下镜头可以很清楚的靠肉眼辨识出来,尤其是在白色的背景下,像素被全部点亮,这种情况会更加的明显。
Galaxy Z Fold3上使用的是骁龙888处理器,没有用到最新的888+,和去年Fold2使用最新的865+有点不一样。 内存12+512GB 支持最高 25W 的三星自家超快速充電、無線快速充電和反向無線充電。 廣角鏡頭:12MP、SONY IMX555、f/1.8 光圈、1/1.76″ 感光呎吋、1.8µm 像素大小、OIS 長焦鏡頭:12MP、Hynix HI1337、f/2.4 光圈、1/3.6″ 感光呎吋、1µm 像素大小、OIS 超廣角鏡頭:12MP、SONY IMX258、f/2.2 光圈、1/3.06″ 感光呎吋、1.12µm 像素大小 4400毫安时的电池,比去年的Fold2还少了100毫安时,看来这一次内部的改进确实积压了更多电池的空间。实际的使用方面,外屏使用12个小时,内屏5-6个小时,基本上内屏的续航时间是外屏的一半。
DXOMARK 对于三星 Galaxy Z Fold3 5G 的评语为“大跃进”,拍照、变焦和视频得分为 134、66、103 分。 对于视频,Z Fold3 5G 可实现每秒 60 帧的 4K 录像。 三星 Galaxy Z Fold3 5G 音频评测得分 72 分,屏幕显示得分 89 分,相比目前最强的黑鲨 4 Pro 和苹果 iPhone 13 Pro Max 有一些差距。
三年,发布了五款折叠屏产品,三星对折叠屏的探索依旧不能停止,对于折叠屏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硬件的不断进化带动软件更完美的适配,这才有可能让折叠屏真正意义上走到前台来。
三星Galaxy Z Fold3 5G通过“堵”和“疏”两种方式支持IPX8防水,也成为首款支持防水的折叠屏手机。
所谓“堵”就是防止液体进入机身内部,三星在电源按键、扬声器、SIM卡槽等开孔位置都使用了橡胶垫圈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像是铰链内部的柔性电路板也通过完全封闭的方式避免与水接触。而铰链开合区域,三星通过使用疏水涂层将因为意外进入机身内部的液体快速导出到机身外,并且铰链采用防锈材质,避免遇水生锈,通过上述方式,最终实现了“IPX8防水”的防水能力。
三星Z Fold2 5G评测:没有人比我更懂折叠屏手机
三星Galaxy Z Fold2 5G有迷雾金和松烟墨两个配色,其中迷雾金为AG磨砂玻璃,而松烟墨为亮面玻璃。
受限屏幕结构和机身空间,三星Galaxy Z Fold2 5G并没有把Galaxy S20 Ultra和Note20 Ultra那颗HM1传感器塞进去,而是选择了1200万像素IMX555+1200万像素超广角+1200万像素长焦的三摄组合。 此外,三星Galaxy Z Fold2 5G继续采用对称式双扬声器设计,支持杜比全景声,而且外屏上的听筒同样集成了扬声器。
「自动构图」可以根据镜头中的人员数量调整远景或近景,仅有一人入镜时,摄像头可追踪该人动作,保证居中显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启该功能后,系统会调用超广角镜头(该功能前置镜头同样可用)。
「自动构图」的追踪距离大约为2.5m-3m,可以追踪正常步幅的人物,超出这个距离或者移动太快的话就不太行了。
因此,该功能的适用人群是主播、Vlogger等,甚至是老师用来上网课应该也没啥问题。这类用户与镜头的距离比较近,而且不会大范围移动,只要把Galaxy Z Fold2 5G放在桌上,自己就可以开始尽情表演了。
这台自带三脚架的三星Galaxy Z Fold2 5G,同样也是延时摄影利器。
「双屏预览」是Galaxy Z Flip系列上「外屏预览」的进化版,可以在拍照的时候充当预览窗口,被拍摄者可以通过外屏看到实时的拍照预览,调整自己或者提醒拍摄者该如何调整。
至于前文提到的我认为多任务操作所缺少的东西,没错,就是这根S Pen。假如加上一根S Pen,三星Galaxy Z Fold2 5G在多任务、生产力方面将直接起飞。
优点:1、工艺顶级,严丝合缝,颇具工艺品质感; 2、内屏显示效果好,120Hz自适应刷新率的流畅体验十分畅快; 3、交互体验好,多款应用适配性好; 4、硬件顶级,游戏体验属于一流水准
缺点:1、手感依旧压手,握持感一般; 2、充电速度偏慢;
三星Galaxy Z Fold2 5G作为折叠屏机型中的代表作,丰富多彩的使用方式,让折叠屏不再只是为了炫技而生,这些创造性的使用方法让小雷见识到了折叠屏背后的巨大潜力。从这点来说,三星Galaxy Z Fold2 5G扩展了折叠屏机型的体验差异化,这种差异化的特征,是直板机型将屏幕尺寸扩展后也无法达到的。折叠屏技术本身就代表了当下最高的技术实力,我们都能切实感到折叠屏技术的高大上,但我们之前都不知道折叠屏手机能怎么用,有什么用。
虽然目前的折叠屏手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还是过于高昂,但这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之一,届时折叠屏也很有可能会普及到每一个消费者手上。
Galaxy Fold
三星 Galaxy Fold 的出现,对于已经增长日趋停滞的智能手机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方向。
曾经,很多人认为正面无刘海无缺口的全面屏,将会为手机的硬件战争画上休止符。为了实现正面的一整块屏幕,各家厂商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看家本领,甚至不惜复活了滑盖和翻盖结构,随之而来的形态是正反双面和升降摄像头。
但折叠屏的出现则向另一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让我们意识到,一块可翻折的屏幕,能够让「人们对更大显示屏的渴望」和「大屏导致手机自身体积过大」这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握手言和,现在 Galaxy Fold 的出现正是这一理念的实体化,也是三星想要对外展现自己核心技术力的产物。
更重要的是,折叠屏技术的正式商用,势必会逐渐渗透到整个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基本上只要是带屏幕的设备,都可以在可折叠屏幕的基础上,抛开原有的体积和结构的桎梏,探索新的形态。
当然,回归到产品自身上,三星 Galaxy Fold 固然有亮点,比如说它的铰链设计,以及内外屏两种形态的切换;但同时也存在着像应用适配不足、厚度过厚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在这样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情况下,想要说服消费者花上万元入手一款新设备,并不是一件易事。
何况,贵也不是唯一的问题,折叠屏在使用中的高频次开合是否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屏幕本身是否足够耐刮花划伤,我们在短时间的体验中尚未可知。
最后,我们仍然要为「想购买一款折叠屏手机」这一动机找到足够充分的理由,除了「看起来很酷」的未来感之外,我们需要一些实打实的能够形成碾压级的优势。这不仅关系着某款折叠屏手机能卖得怎么样,更关系着折叠屏手机能否成为除了直板手机、平板电脑乃至是笔记本电脑之外的一个新品类。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三星仅靠现在的 Galaxy Fold 还不够,显然还要沉下来持续迭代数年的耐心。
可折叠笔记本
手机已经可折叠了,现在轮到笔记本了。 正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 CES 2022 消费电子展上,华硕展示了一款17寸的可折叠笔记本,屏幕可以对折,携带十分方便。 它既可以当作一整块液晶屏幕,配上蓝牙键盘使用,也可以折成90度,下半部分当成键盘和触摸板。 这其实不是第一款可折叠笔记本,联想早在2020年就发布了可折叠的 THINKPAD X1 FOLD(下图),可惜只有13寸,对折后太小、下半部分没法当作键盘使用。它的主要缺点就是太贵,THINKPAD X1 FOLD 上市价格约2万元人民币,华硕这一款定于今年下半年上市,肯定也很贵。
为什么 Web3 与区块链有关
互联网迄今有两个阶段:Web 1.0 和 Web 2.0。 下一个阶段自然就是 Web 3.0(简称 Web3)。本文谈谈我对 Web3 的一些初步理解,它到底是什么。
一、历史回顾 Web 1.0 阶段,用户是单纯的内容消费者,内容由网站提供,网站让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典型例子就是新闻门户网站。
Web 2.0 阶段,用户是内容的生产者,网站只是一个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典型的 Web 2.0 平台有维基百科、抖音、微信等等。
二、Web3 的特征 Web3 的很多特征还不明确,但是国外很多文章认为,它跟区块链有关。 我一直想不通,这个论断是怎么得到的。最近读到一篇文章,突然想明白了。
Web 1.0 是用户读取互联网,Web 2.0 是用户写入互联网,Web3 是用户生活在互联网。
娱乐、工作、学习、消费、交际,都在网上发生。网站不仅提供服务,还是一个生活空间,人们的一部分生活可以在网上完成。 在教育网站学习,在会议网站开会,在社交网站交友,在游戏网站玩乐。所有网站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世界。
三、虚拟世界 所有网站的生活功能,如果能够连在一起,让用户无缝地从一个场景进入另一个场景,那就构成了一个虚拟世界。这大概就是最近很热门的元宇宙(metaverse)的样子。 到了那个阶段,用户不再是访问网站,而是进入虚拟世界,过着虚拟的线上生活。
四、Web3 是分布式的 这样的虚拟世界,显然不能被一家或几家巨头垄断,否则我们就会依赖这些巨头,不得不遵守它制定的规则。当你的生活都在虚拟世界里面,某一天巨头突然决定关闭你的账号,你的虚拟人生岂不嘎然而止了! 这就是很多人提出 Web3 应该是分布式的原因。这有两层含义: (1)它不是集中式的,就没有单一的公司可以控制它; (2)任何一种服务都有多家提供商,通过分布式协议连起来,用户可以极小的成本,从一个提供商转移到另一个服务商。
五、区块链的作用 如果 Web3 确定是分布式的,那么区块链简直就是天然的基础设施。因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一种实现,本身就是分布式的,而且信息一旦上链,就无法修改。 这解决了 Web3 的核心问题:不同网站的数据交换。 不同网站都可以自由读写同一个用户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可以信赖的,从而保证用户进入另一个网站,就好像进入同一个世界的不同地区。 一旦 Web3 构建于区块链之上,按照区块链的设计,用户需要有一个数字钱包,它是你在虚拟世界的身份证和银行账户。你的身份、财产、消费,都通过这个数字钱包来标识。网站通过数字钱包的 ID,来识别你是谁。 另一方面,有了数字钱包以后,银行和金融也就变成虚拟的了,这让虚拟世界更像现实世界了。
六、数字资产 区块链允许写入任意数据,那么不可避免的,我们虚拟生活的所有数字记录都可以放在区块链上面。 如果每一样虚拟物品都有自己的一个编号,把它们记录在区块链,那么就可以确定它们的主人(即关联到数字钱包)。
举例来说,虚拟世界的每一把数字牙刷,都可以在区块链上有一个唯一编号,不会跟别的牙刷混淆,并且通过关联到数字钱包,确定每把牙刷的主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牙刷放到区块链上,我只是举一个例子,说明区块链可以做到这一点。 我们甚至可以交易这把牙刷,把它登记到另一个数字钱包,让它的主人变成其他人。现在很热门的 NFT,就是这么搞的,只不过它在区块链上登记的不是牙刷,而是数字收藏品。 创业家 Chris Dixon 前不久公开说:”Web3 就是所有权”,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所有人、所有物品、所有交易都登记在区块链上,那么基于它的 Web3 的玩法简直是无穷无尽,是现在难以想象的。虚拟世界的可能性,比现实世界多100倍、1000倍。 目前只是 Web3 的初始阶段,基础设施都还没有建成,玩法还在探索,但是进展很快。这个领域应该会诞生无数的创新和机会,值得密切关注。
美国宪法拍卖,一个区块链案例
这份第一版印刷的《美国宪法》,最后的成交价是4300万美元。虽然”宪法 DAO”没有成功,但是依然创造了历史,证明基于区块链的项目集资是可行的。
只是因为几个网友在聊天室的突发奇想,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募集了这么大的一笔钱,出资者遍布世界各地,素不相识。拍卖失败后,又在一天之内原路退回了所有资金(扣除手续费以后)。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区块链。”宪法 DAO”的发起者都是普通人,无权无势,用到的工具都是现成的公开服务,不用自己开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考他们的做法,使用同样的工具,为自己的项目集资,我觉得这就是这件事的意义,展示了区块链带来的金融变革。有了这些工具,以后为项目集资、创立股份公司是一件多么方便的事情,成本多么低。
“元宇宙” 网站
据说,下面三个是目前最具有”元宇宙”特征的网站。它们都允许用户拥有虚拟土地,在上面构建自己的世界,创造一种独特的体验。 沙盒 梦境空间 Decentraland
我所能做的就是坐下来,惊讶地看着它。 – 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是”元宇宙”这个词的发明者。记者问他如何看待 Facebook 改名为元宇宙公司,他说了上面的话。
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任朱嘉明教授曾表示:“元宇宙”的内涵是吸纳了信息革命(5G / 6G)、互联网革命(web3.0)、人工智能革命,以及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特别是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革命的成果。”
元宇宙会成功吗
前不久,脸书的老板扎克伯格接受专访。 记者提问,为啥你们公司要改名为 Meta(元宇宙)?
记者的言下之意是,元宇宙这么虚幻的东西,科幻小说家炮制出来的概念。改成这个名字,你们会不会是一时头脑发热,追求时髦,能做成功吗?
扎克伯格的回答很棒,没有说外交辞令,而是说了两个很实在的理由,表明他认真算计过成功的可能性。 他说,根据统计,大多数美国成年人每天看电视(包括流媒体)或者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长达几个小时。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本质上都是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让观众和玩家脱离现实,感受到快乐。 这表明人们愿意在虚拟世界里面,每天待上几个小时,哪怕现在的体验还非常初级。
第二个理由是,疫情期间,许多人都在家办公。以前,上班的目的地是办公室,现在变成了键盘和显示器。 这表明,人们可以在计算机前面工作8小时。如果能够提供更好的虚拟办公条件,这8小时完全可以在虚拟空间里面度过。
扎克伯格的结论就是,人们愿意待在虚拟世界,进行娱乐和工作。 元宇宙的需求真实存在,而且这种需求很大,只要能够创造更好的体验,就会诞生一个空前的市场。
我被扎克伯格说动了,突然意识到,虚拟世界真的很受欢迎,这是元宇宙可能成功的最大原因。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把虚拟世界等同于元宇宙,那么可以发现,元宇宙早就成功了。 西游记是元宇宙。 星球大战是元宇宙。 哈利波特是元宇宙。 漫威超级英雄是元宇宙。 上面这些文艺作品,都构建了自己宏大的虚拟世界,结果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有最多人喜欢的文艺作品。 电子游戏也是如此。世界销售量最高的电子游戏是 MineCraft,卖出了惊人的2.4亿份。它跟元宇宙非常相似,玩家可以在里面无限漫游、建造任意东西,跟遇到的人对话。
事实证明,人们非常喜欢虚拟世界。 如果科技真能创造一个逼真又好玩的虚拟世界,我相信,一定会空前受欢迎。 人们喜欢虚拟世界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实世界太沉重,生活太累了,太乏味,日复一日缺乏趣味。虚拟世界就是一个精神的寄托,也是一个避难所,让你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让你有一个更美好、更有趣味的世界可去。
VR 之年
https://cdn.beekka.com/blogimg/asset/202112/bg2021122706.webp
2021年是 VR 之年,VR 设备大爆发。Oculus 公司的 VR 头盔 Quest 2 (上图)售出了810万台,超过了微软的 Xbox 游戏主机,后者的销量是800万台。从2017年开始,Oculus 公司的销量每年都达到或接近翻倍增长。 另外,圣诞节期间,Oculus 的 App 占据了苹果商店的免费应用的第一名(下图)。这表明很多家庭在假期,首选玩 VR 游戏。
VR 技术可能来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已经相当成熟了,跟日常生活的结合越来越密切,比如可以在游戏里面健身、爬山。
元宇宙大使馆
虚拟世界平台 Decentraland 发布消息,巴巴多斯政府将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设立一个大使馆,成为第一个这样做的主权国家。 巴巴多斯是一个加勒比海岛国,人口约30万。虚拟大使馆会有这个国家的介绍,可能还可以签发电子签证,目前正在施工,定于2022年1月开馆。
以后,官方机构在虚拟世界设置派出机构,估计会越来越常见,就像在微信、抖音设立官方账号一样。
Meta 开放虚拟世界 Horizon Worlds(中文)
脸书公司改名 Meta 以后,发布了第一个元宇宙产品,叫做 Horizon Worlds,很像一个虚拟社区。本文是对 Horizon Worlds 的初步介绍。
Coinbase 如何看待元宇宙(英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Coinbase 的 CEO,谈了他们如何理解元宇宙。他给元宇宙下了一个定义,我觉得还不错。 “元宇宙是一个大规模的、持久的、交互式的实时平台,由互相连接的虚拟世界组成,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社交、工作、交易、娱乐和创造。”
为了让数据更难抓,Meta 计划招募「赏金猎人」
12 月 15 日,Meta(原 Facebook)宣布针对数据抓取问题,扩张 2011 年以来的 「赏金计划」。
它鼓励研究人员报告两种情况,一种是寻找漏洞,提高恶意抓取行为的成本和难度;另一种是查找「木已成舟」的抓取数据集,Meta 将与相关公司合作删除数据集或寻求法律手段。
这里的数字抓取,指的是使用自动化工具从用户资料中大量收集个人信息,例如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个人资料照片。尽管这些信息多数并不保密,但爬虫可将其更广泛地公开,集中发布在可搜索的数据库,快速触达数百万用户。
Meta 的条款不允许任何人自动访问和收集数据。Meta 安全工程经理 Dan Gurfinkle 指出:「我们正在寻找漏洞,这些漏洞使攻击者能够绕过抓取限制,以比我们最初预期的更大规模访问数据。」
今年 4 月,超过 5 亿 Facebook 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发布在一个黑客论坛,更恐怖的是,实际的数据抓取发生在几年前,尽管 Meta 已经在 2019 年 8 月补上了相关漏洞,可是当数据开始在网上传播,它就无能为力了,只能提醒用户小心垃圾邮件和诈骗信息。
今年 10 月,超过 260 万 Instagram 和 TikTok 用户数据遭泄露。安全人员追溯后发现,泄露数据的是数据分析型公司 IGBlade,他们的服务器及数据未加保护,导致爬取得来的数据泄露。虽然这次 Instagram 的数据泄露并非由 Meta 直接导致,但也说明了控制爬取行为的必要性。
此外,个人信息的泄露,威胁的不仅是 Facebook 一个账户,Facebook ID 和许多帐户相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账号也不难找到。
每个漏洞或数据集可获得至少 500 美元的奖励。如果发现的是数据集,Meta 会将奖金捐赠给研究人员选择的慈善机构,以免研究人员「贼喊捉贼」,先抓取数据再领取赏金;如果发现的是漏洞,Meta 将发放金钱奖励。
对于数据库来说,研究人员将因发现「未受保护或公开的公共数据库,其中包含至少 10 万条独特的 Facebook 用户记录」被奖励,用户记录指个人身份信息或敏感数据,例如电子邮件、电话号码、实际地址、宗教或政治联系。
今年以来,Meta 已向来自超过 46 个国家/地区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超过 230 万美元的资助,总共收到了大约 25000 份报告,对 800 多份报告进行了奖励。
Meta 自称这是第一个专门针对数据抓取的赏金计划,但它在隐私安全方面堪称劣迹斑斑,除了用 50 亿美元罚款达成和解的剑桥分析丑闻,还有大大小小的数据泄露前科。
2018 年 10 月,Facebook 遭黑客攻击,暴露了 2900 万用户的私人信息,其中的 1400 万用户信息非常详细,在常规资料外还包括关系状态、宗教信仰、教育情况、工作情况、关注的人、最近搜索和登录设备等等。
「监守自盗」的 Facebook,自身也爱拿数据做文章,它收集和利用大量用户数据,销售有针对性的数字广告。非盈利新闻机构 ProPublica 称其为「监视资本主义」(surveillance capitalism)。
爱范儿曾写过,《金融时报》的一项调查发现,自从今年 4 月苹果开始实行新的隐私设置,Facebook 等四大社交平台损失近百亿美元。2020 年 12 月,Facebook 曾用整版报纸广告批评这项隐私设置,认为它将伤害依赖个性化广告的小型企业。
事实上,当涉及个性化广告时,用户才是社交平台上真正的产品。
2019 年 3 月,扎克伯格公布了一项新的 「以隐私为中心的愿景」,他将旗下消息应用程序 WhatsApp 的「端到端加密」模式作为榜样,「端到端加密」指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能读取消息,其他人甚至 WhatsApp 官方都无法查看。
目前,Meta 旗下所有产品,有且仅有 WhatsApp 自称实现了端到端加密。就算是 WhatsApp,也依然需要人工或 AI 审查被用户举报的消息是否违规,他们还审查未加密的材料,包括有关发件人及其帐户的数据。
WhatsApp 在 2020 年向相关部门报告了 40 万个可能的儿童剥削图像。WhatsApp 负责人 Will Cathcart 在接受一个澳大利亚智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我们绝对可以通过端到端加密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并与执法部门合作解决犯罪问题。」
总而言之,不论出于商业用途还是安全需要,几乎没有平台像我们期望的那样私密,或许尽可能减少个人信息曝光才是根本。
蓝牙的来历
蓝牙(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这个协议的名字很奇怪,它是怎么来的呢?
1998年,加拿大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讨论如何制定一个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 当时,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无线通信协议,怎样才能推出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成了争论不休的问题。 爱立信公司的瑞典工程师 Sven Mattisson 和英特尔公司的美国工程师 Jim Kardach,都是会议的参加者。
一天会议结束后,他们一起去了多伦多的一间酒吧,喝酒闲聊,谈到了历史。美国工程师要求瑞典工程师,给他讲讲北欧的历史。后者正好在读一本北欧历史小说,就向前者推荐了这本书。 小说的一个主要人物是,公元10世纪的丹麦国王哈拉尔德·戈姆森,他有个绰号叫做”蓝牙”。这个绰号的来历不明,有人认为,国王有一颗牙齿坏了,传说中坏牙齿的颜色发蓝,因而得名。
瑞典工程师接着说,这个国王统一了丹麦
。美国工程师听到这里,灵机一动,提议把将要制定的国际标准的代号定为”蓝牙”,因为新标准会统一其它标准。与会者知道以后,表示同意这个提议。
最终,这个低成本、低功耗的国际通信标准,就被叫做”蓝牙”,在1998年5月推出,电子设备可以使用它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世界第一台蓝牙设备在1999年上市。当时,蓝牙还只是临时的代号,但是人们想不出更合适的名字,于是它变成了永久名字。
谷歌如何收购 Android
Android 是谷歌公司的操作系统,但并不是谷歌从头开发的,而是从一家小公司收购而来的。
最近,美国出版了一本新书,作者采访了几十位当事人,介绍 Android 的诞生内幕。
Android 团队最早的创业想法,是为照相机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后来意识到手机会取代相机,成为主流的拍摄设备,就转而为手机开发操作系统。
2005年初,Android 团队陷入困境,急需现金,开始寻找外部投资。
工程师就为当时的按键手机写了一个演示程序,包括一个主屏幕和几个应用程序,不过大部分都不能运行。毫不奇怪,这个演示程序与今天的 Android 相去甚远。
有了演示程序,他们又准备了一个 PPT,解释他们的愿景,然后就开始向潜在投资者推销自己,试图获得投资。
这个 PPT 保存到了今天,一共15页。
他们首先解释了为什么手机市场即将发生巨变。
2004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为1.78亿台,手机出货量为6.75亿部,几乎是 PC 数量的四倍。这意味着,手机市场已经远远超过 PC 市场,并且还在高速发展。
但是,2004年手机的处理器和内存只相当于 1998 年 PC 的性能(200MHz 的 CPU 和 32MB 的内存),因此手机需要一个真正的、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
而且,手机的硬件成本正在下降,但是软件成本没有下降,手机制造商迫切需要一个廉价的操作系统,从而降低软件成本。
手机制造商并不是软件开发专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持续改进软件,因此需要外部的软件公司为他们提供操作系统。
Android 将是一个免费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开源的形式提供给手机制造商。手机公司能够自由使用这个操作系统,不必依赖软件公司,也无需自己来开发。
2005年的市场上,手机操作系统寥寥无几。
微软的系统要得到许可后,才能移植。
塞班(Symbian)系统主要由诺基亚使用,其它手机公司虽然可以用,但是无法与诺基亚竞争。
黑莓的系统不能用于其他手机。
对于那些想要制造一款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的制造商来说,根本没有操作系统可用,要么自己从头开发,要么支付高额许可费,使用那些专有的操作系统。然后,就会面对一个更大的问题:根本没有应用程序生态,谁来为这些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呢?
塞班系统允许外部应用程序,但是通用性很差,为一种型号手机写的程序,无法运行在另一个型号上,即使两部手机出自同一个制造商,它们的应用程序也不是通用的。
Android 希望提供世界第一个完整的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它建立在 Linux 之上,为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单一的编程模型,同一个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在使用该系统的所有设备上,从而简化开发。
接着就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问题,Android 如何赚钱呢。如果这个开源手机操作系统,不能让发明者赚到钱,怎么吸引外部投资呢,又如何保证能够持续开发呢?
Android 团队设想,通过为手机制造商提供云服务、以及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比如认证和加密)来盈利。后来的事实证明,谷歌果然是通过谷歌服务框架和 Play 应用商店来盈利。
创始团队与很多风投进行了接触,其中就包括了谷歌。谷歌邀请他们到总部来会谈,两位谷歌创始人拉里和佩奇都参加了。那次会议非常随意,但是谷歌显然对 Android 很感兴趣。会议结束时,谷歌说:”我们想帮助你们。”
接着,Android 团队去了亚洲,访问了三星和 HTC,了解手机制造商的态度。三星说,如果美国的无线运营商能够接受 Android,他们就愿意推出基于 Android 的手机。HTC 则说,希望独家合作,这个系统只授权给他们使用。团队不愿答应这个要求,但是后来推出的世界第一部 Android 手机,就是 HTC G1。
从亚洲回来以后,谷歌又找 Android 团队开会。这次会议来了更多的人。团队原以为,谷歌想了解项目开发进展,但是演讲进行到一半,谷歌打断了他们,直接说:”我们想收购你们。”
谷歌表示,如果 Android 愿意被收购,而不是接受风险投资,情况会好得多。这样可以不必理会风险投资家的要求,也不必向客户和运营商收取专门服务的费用,一心一意将操作系统免费提供给手机制造商即可。而且,手机内部还可以绑定谷歌的搜索服务,谷歌会从搜索获得收入,这些收入可以与手机制造商分享,从而手机制造商会从 Android 获利,因而有动力使用这个系统。
2005年7月,Android 正式加入谷歌。
几周后,团队再次在谷歌内部,向高管进行了宣讲。当讲到如何将 Android 货币化时,拉里打断了演讲者:”不用考虑这个,我只希望你们造出最好的手机,其余的事情以后再说。”谷歌收购这个团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它可以让谷歌进入移动设备市场。
乔纳森·艾维的最新设计
最近,他发布了离开苹果以后的第一个公开的设计作品。那是为英国环保基金会 Terra Carta 设计的一个印章,专门颁发给为环保做出贡献的公司。
这个印章覆盖着开花的蔓藤和鸟类、蜜蜂、蝴蝶、瓢虫,象征着大自然,让人感到乐观和生长。如果仔细观察,图案里面还有七个互相交织的圆环,提供了对称性。最不简单的是,由于环保的原因,这个印章不能使用贵重的金属制作,只能是纸质。设计师怎样才能让纸质印章看起来很贵重呢?艾维好像确实做到了。
Gartner技术曲线
Firefox Relay
Firefox 的邮件别名服务,用来隐藏真实邮件地址,目的是注册不同的外部服务时,使用不同的邮箱。免费账户可以注册5个别名。
7699 元起,OPPO Find N 正式发布:7.1 英寸折叠大屏,搭载骁龙 888 处理器
专访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折叠屏的普及之作,怎么做?
刘作虎的成名金句就是「手感真 TM 爽」,此后他就一直强调产品的手感。其实手感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感性,这里刘作虎有相当的发言权和自信,现在这个尺寸,正是他拍板决定的,刘作虎说:
我不是一直讲手感嘛,毕竟手机伴随你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它合起来一定是要让你舒服的。我们当时有好几个模型在选择,还有一个比这个稍微长一点点的模型,很多人选那个,其实这款是我独断专行,我说要选这个尺寸,因为这个尺寸比较特别,打开是宽的形态。
我也不能说它真的长那么一点点就让你难受,但就是一个感受。
产品那个度其实你是很难把握的,没有一个数据公式。以前我们追求手机厚度,现在是 7.9 毫米,多个 0.1 毫米这个电池可以加到 70 毫安,你说 1 毫米对你手感有多大的影响吗?其实你不能说它真的多 0.1 毫米就会让人抓狂,不会,你今天多 0.1 毫米没问题,做到 8 毫米。再多个 0.1 毫米行不行呢?好像也没问题。但是产品不是这么做的,它有的时候就是你的一种追求和直觉的,控制在某种程度有点直觉的成分,拿到一瞬间的感觉真爽,一手可操控,是符合直觉的。
这更像是一个「悟」的过程,用 OPPO 员工的话就是「想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 2018 年的「没想清楚」,到 2021 年的「就是它了」。
「想到」之后,就是「做到」。
刘作虎说,折叠屏想要普及,除了选择一个不牺牲体验的黄金尺寸,在硬件上必须要解决两个行业难题:折痕和耐用。
几乎无折痕如何做到?
为了解决折痕问题,OPPO 创新地用「水滴型的折叠」方案替代了传统折叠「U 型对折」方案,但要实际实现把屏幕做成像水滴一样的折叠,关键是铰链技术。
在被问到这个关键技术的时候,刘作虎直接拿出结果说话:
我跟铰链厂的人有一次聊的时候,他们说,这是他们见过目前为止行业最好的铰链设计。 OPPO 是业界少有的在机械结构上有丰富经验的厂商,从 OPPO 第一款 Android 手机 Find 的侧滑盖结构,到 N1 的手动翻转摄像头,再到 N3 的步进电机翻转摄像头,到 Find X 的双轨潜望升降结构,这家扎根于中国硬件设计制造热土的企业,非常热爱在手机的方寸之地塞进精巧的机械结构,这次的 Find N 的「精工拟椎式铰链」更是如此。
结构上,铰链决定了手机的开合,是折叠屏手机的关键部位。功能上,铰链是否能够悬停,决定了手机具备多少形态,延展出多少功能。而最关键的是,铰链设计制造水平能否将「水滴型折叠」的创新想法变为现实,最终决定了屏幕折痕的大小。
谈到铰链的时候,也是刘作虎在专访过程中最开心最乐于展示的时候:他让 Find N 夹住一张普通 A4 纸,因为铰链精密坚固,折叠屏幕合上之后严丝合缝,可以做到手拿着 A4 纸,下方的 Find N 可以像夹子一样稳稳夹住纸张而不掉落,这就避免了用户日常使用时的安全隐患,「如果从这个缝进点沙子或者其它异物,手机可能就有大麻烦。」
这个被铰链生产厂商称之为行业最好的设计,完全由 OPPO 自主研发,125 个专利,136 个零部件,加工精度达到了 0.01m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 1/10,是这条铰链高出其他 U 型铰链 3 倍多,超过 100 美元的成本。成果也是喜人的:屏幕折痕比同类少了 48%。
以及一些难以用数据表现的体验:开合之间的微妙力度变化,手机合上的稳实声响,折叠开合之外的第三种悬停体验…
一定要耐用
除了达到业界最浅的折痕,还有屏幕本身的耐用性问题需要 OPPO 攻克,这也是影响许多用户「常用折叠屏」的心理障碍。
除了货量大,「做生意本分」这些优点之外,OPPO 深受供应链伙伴喜爱的原因还有他们总能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方案。Find N 的折叠内屏方案——「UTG 超薄柔性玻璃」和「专利渐变网纹矩阵」是 OPPO 和三星联合研发的,这意味着 OPPO 不是拿到这块 E5 发光材质,120Hz 刷新率屏幕装上去就完事儿了。
这片 UTG 柔性超薄玻璃的厚度只有 0.03 毫米,是常规手机玻璃盖板的 1/20,再经过特殊的纳米级钢化,在玻璃表面形成很强的预应力,从而让玻璃做到了可以自由折叠 20 万次而不会损伤。
专利简便网纹矩阵是另外的例子,也是刘作虎颇为骄傲的一个点:最初三星显示团队坚持说服 OPPO 使用自己的方案,但是验证之后发现,还是 OPPO 的渐变式网纹矩阵方案更靠谱。
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说,这一次,刘作虎和他的团队,几乎把用户痛点,技术难点做成了亮点。这块折叠屏能够在零下 20 摄氏度的环境里弯折 20 万次没有物理损伤,保证用户 5 年多的正常使用。
比硬件更难做的,是做折叠屏的软件
ColorOS 从口碑平平,到现在的口碑上佳,中间也是经历了数年数代的更新,从曾经的一块短板,变成了长板。
但这块长板要装在折叠屏上的时候,未必完美契合。
折叠屏手机要解决的问题,除了硬件上的,还有系统软件上的。手机平板和电视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屏幕大即正义,但在这个变大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强行拉伸屏幕而不做应用适配很可能带来的是惨不忍睹的使用体验。
硬件问题解决了,一劳永逸,但软件问题却是西西弗斯式的,要永远把石头往上推。刘作虎说:
适配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挑战的事情,工作量是普通旗舰机工作量的四到五倍,甚至他们上次跟我说可能是六倍。因为我们要针对这个头部的应用都要一家一家去谈适配。包括我们自己的系统应用也要单独做设计,比如我刚才给你演示拍照的这些软件,我们有一些创新的用户体验,都得重新开发,这个架构有一些要重写。像软件商店的架构也会根据这个屏幕重现架构都要做改变,这个工作量的确非常大的,挑战比硬件还大。 最终的结果是,目前 Top1000 应用的分屏适配率达到了 90%,大屏适配率达到了 80%,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比例还会提升。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做好折叠屏系统和软件的适配其实是一件分内的事情,但刘作虎显然给产品经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质上,折叠屏不是给用户一款更大屏的手机,而是更多形态带来的更多可能。
从竖屏转换到横屏,形态和显示面积的不同,也深刻地影响着 UI 和交互,如何在黄金尺寸上扬长避短,做出增量价值,是「好用」的另一个维度,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折叠屏手机在旧场景下的新体验,以及新形态带来的新玩法。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1/12/Pete-32.jpg!720
而那根成本高昂的铰链到这里,也能继续发挥妙用,它带来折叠屏的第三种形态:自由悬停。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1/12/Pete-22.jpg!720
到这里,对于系统和软件产品经理们来说,Find N 在形态上的能力其实有点溢出,等待着他们去兑现想象力,自由悬停可以看做是完全形态的双屏手机,自带三脚架的相机,或者新时代的 NDS 掌机等等……
普及完高刷屏,刘作虎开始普及折叠屏
如果说近年来刘作虎给手机行业带来了什么大的变化的话,那么率先把高刷新率屏幕带到手机行业肯定算一个,当时,他形容手机高刷屏是「旦用难回」,意思是一旦使用过,就很难再回去了。
事实也证明,现在高刷屏成为了中高端手机必不可少的配置,如果缺了这一环,那基本会打上「智商机」的标签。
在专访中,刘作虎拿着 Find N 也说了类似的话:
折叠屏我觉得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品类,甚至是高端手机的,我不能说半壁江山吧,但是至少一定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趋势。它的理由很简单,你用过之后就知道,我们现在已经用过的就会发现你回不去了,这足够说明这个道理。就像电动车一样,在之前很多人质疑这个电动车,真的当你开过坐过电动车之后你发现,你就回不去了。
这话要是在三年前说,估计很多人会指着一大堆油改电,或者骗补的老头乐型电动车说,这不是我旦用难回,而是我得高速跳车。
但是现在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都交出了让消费者满意度不错的车型,在互联智能化和辅助驾驶等单项领域,更是把传统车企甩开数个身位,如今电动车已经不是为了上牌的将就之选。
一言蔽之,拐点已至。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1/12/Pete-31.jpg!720
价格是折叠普及的最后拦路虎
刘作虎认为,类似的拐点也存在于折叠屏手机上,Find N 大体上解决了笨重、折痕和可用性的问题之后,已经足以胜任主力机的需求,并且在很多场景,比如视频、战略卡牌游戏、拍摄、金融、购物和工作场景下,能够提供比普通直板手机更好的体验。现在的情况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作虎说:
现在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用户没有体验过,他不知道它的价值有多大,我觉得这个不仅是 OPPO,是需要行业大家一起去把这类产品拱起来,这是大家一起去努力的。只有一起做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原来这个东西是真的好东西。所以要加大用户的接触面,当然未来我相信我们这个尺寸一定会有很多人开始跟进的。
正如人们调侃的那样,手机边框会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变窄,要打开折叠屏普及的大门,其实最难开的锁,是价格。
但 Find N 最终 7699 元的起售价格,其实最能回答刘作虎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大的障碍是用户没体验过,没体验过最大的原因就是贵,毫无疑问,Find N 是目前市面上最具性价比的折叠屏手机,即便 OPPO 和刘作虎都不喜欢提这个词。
如果前面 OPPO 所做的工作,换回了爱范儿同事的一句「可以当主力机使用」,那么 7699 元的价格换回的,就是爱范儿微博评论区的「价格出乎意料;看好能大卖;可以整一个」。
以及,直播间弹幕在公布价格之后的「这次一定」。
Find 系列是 OPPO 最高端的产品线,而 Find N 又是这条产品线里最高端的产品。其实前面大部分的时间里,刘作虎对爱范儿等媒体所说的,都是 OPPO 在技术研发的深水区了做了什么:做业界最好的铰链,做业界折痕最浅的屏幕,做折叠屏里面系统软件更易用的……
根源上还是刘作虎作为一个产品人的执着,对于他和 OPPO 来说,利用供应链现有技术,做出一款业界平均水平的折叠屏手机拿出去卖并不难。但越是手机形态变化的拐点,越考验过弯不减速的驾驶技术。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1/12/Pete-21.jpg!720
在此之前,OPPO 潜入了充电的深水区,手机 CMF 的深水区,机械结构的深水区,但正如他们把自己的首款芯片命名为「马里亚纳」那样,现阶段的 OPPO 开始往最深的地方下潜了。
千言万语,在专访的最后,刘作虎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深水区」。探人迹罕至之境,寻世间罕见之果,这是这次 Find N 的方法论,也会是他们往后诸多产品的方法论。
华为 P50 Pocket 来了!6.9 英寸折叠屏,全新影像功能,还有 5 款新品
P50 Pocket,方圆共生
作为此次发布会最为瞩目的新品, 时尚芭莎早早就公布了 P50 Pocket 的上手照片,华为 nova 代言人关晓彤手捧它,让它呈现出半开状态,亮出一个 V 字。金色的 P50 Pocket 机身上的起伏纹路非常吸睛。
当然,P50 Pocket 的折叠形态也非常有意思,展开状态下,就跟一台传统的直板手机无异,但它往中间对折后,则要小了不少。
P50 Pocket 总共有三种配色,分别是晶钻白、曜石黑和鎏光金艺术定制版。
其中晶钻白采用了双面立体微雕工艺,外壳玻璃的朝上一面有 0.05 毫米的纹理,朝下一面则有 0.03 毫米的纹理,双面纹路交织,在视觉上组成约 1000 个菱形方格,看着如梦似幻。
折叠形态下,用户最为顾虑的是铰链设计和内屏是否平整,华为 P50 Pocket 实现了新一代水滴型铰链的提升和进化,展开时结构抬升,折叠时结构回落,最终实现了折叠时全贴合的形态,整个铰链系统还采用了多种特殊材料和制作工艺,如 2100MPa 超强钢和锆基液态金属,带来更坚固可靠的使用体验。
因此 P50 Pocket 最后实现了展开厚度为 7.2mm、合盖厚度为 15.2mm 的成果。
把内屏盖上之后,外面的小圆屏就成了接收通知、快速处理消息的最快途径。因此华为在这块圆屏上提供了众多卡片,对应着通知、电话、钱包、音乐、导航、防晒检测界面等场景功能。另外华为还为这块外屏,设计了多元主题壁纸功能,用户可以设置成动画进行播放。
华为 P50 Pocket 上的另一个圆,包含了三摄影像系统:由 4000 万像素原色摄像头、13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3200 万像素超光谱摄像头、10 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超光谱补光灯和激光对焦传感器组成。
P50 Pocket 在 P50 系列原色引擎和计算光学影像能力基础上,新增全新超广谱影像技术,用来捕捉人眼看不到的视觉信息,用于机器学习,调教出更有味道、更有氛围感的照片。
同时,得益于 10 通道多光谱传感器,通过硬件和算法模拟人眼看到光的一系列流程,实现环境光谱分辨力提升,因此色彩和分辨率提升更精准。
在这项技术加持下,华为给 P50 Pocket 开发了一个新的能力:荧光摄影,下面的图片正是由 P50 Pocket 借助超广谱补光灯和微距镜头拍摄出来的奇妙世界。
P50 Pocket 的内屏也有摄像头,但若要清晰地自拍成了新的难题,华为提供了后摄自拍的方案,同时可以用外屏进行预览取景,既拥有了后摄极高像素的画面表现力,也有了对光线更高的敏感度,暗光环境里进行自拍,也不怕周围光线过暗而影响自拍效果。
硬件性能部分,与 P50 系列的其他机型基本一致,采用了高通骁龙 888 4G 处理器,另外晶钻白和曜石黑版本使用了 8+256GB 的内存配置,而鎏光金则拥有 12+512GB 的内存配置。 P50 Pocket 内置了一块 4000mAh 容量的电池,此外支持 40W 华为超级快充。
P50 Pocket 是华为继 Mate X2 之后,推出的第二款折叠屏产品,形态上有所差异,但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小巧的机身设计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也更有吸引力。
最后少不了价格环节,晶钻白和曜石黑版本(8+256GB)售价为 8988 元,而艺术定制版(12+512GB)售价则为 10988 元,价格中规中矩,大家觉得接受度如何?
新款 MateBook X Pro 加强了电脑作为鸿蒙终端中枢的属性,首次支持超级终端功能,在控制中心界面里一拖一拉,就能让附近的鸿蒙设备与 PC 进行互联,直观、高效。
利用这项功能,MateBook X Pro 可以跟手机、平板、智慧屏、显示器进行互联协作,传输图片、文字、文件甚至是图像,方便各类型的内容在不同屏幕上进行无缝流转。
Windows 11体验:生产力看微软还是苹果?
不过微软的这次换皮行动的目的并不简单,在发布会上的大量演示都在告诉你, 这是为了触控而做的改变。
不过微软并没有完全统一好图标的设计,以仍然存在的控制面板为例,一级菜单的图标是经过重绘的,但点进到二级菜单后你就可以看到Win7时代熟悉的图标设计。
除了合适的UI设计,好用的快捷手势对触控的影响大家也都深有体会。 相比之前Win10的毫无建树,Win11这次把触控板上的手势都搬到了屏幕上来,支持了三指下滑显示桌面、四指左右滑动切换桌面等等。 这样上班摸鱼的时候发现老板来了,四指这么一滑就可以保平安。
对比深耕触屏操作多年的iPad,除了复制粘贴这种关于文档编辑的手势缺失之外,Win11对于手势的支持还是不错的。
同时沿用PC的逻辑,通过选择框多选文件的方式相比iPad双指拖动也更加直观。 这里也能够看出Win11在摸索平板与PC关系时的思考,像复制粘贴这种精细些的操作依然交给键鼠,并在触屏中适当保留PC模式下的优势,正是Windows 11作为平板跟PC的中间态系统所拥有的天赋。
同时微软还在Windows 11中加入了更多的动画来配合触屏操作,当点按图标或者切换桌面的时候都会有更跟手的动画。
Windows 11在对触控进行优化之后, 只需要按住窗口的边缘即可调节窗口大小。 这次 Windows 11 支持直接运行安卓软件,也恰恰弥补了Windows触屏软件生态的缺失,大有联合安卓生态一起对抗苹果的架势。 之后大家就可以直接在PC上用习惯的方式刷抖音、打王者。 只是这一功能在预览版系统中还没有推出,我们也会在支持使用后的第一时间来更新在PC上运行安卓软件的体验。
对于生产力工具来说,触控笔跟键盘是不会缺席的。 在触控笔上,微软这次为Windows 11新增了一个笔触来编辑文字,你可以通过这个新笔触直接在文字上画线来删除文字或者进行回行等操作。
Windows 11的小组件页面还整合进了资讯内容,你感兴趣的新闻会以信息流的形式出现在这里。 相比新闻,我们还是更期望有好的小组件可 以使用,可惜微软并没有在发布会上说明制作小组件的信息,我们也只能等待后续Windows 11的更多内容。
面对苹果通过M1芯片逐渐整合自家生态,微软这次Win11的更新,似乎是要联合安卓生态、英特尔等一同与苹果分庭抗礼。 我们也是十分期待,在越来越重视生态的现在,苹果微软两大阵营之间会有怎样的碰撞。
如果大家想要体验最新的Windows 11的话,可以在系统设置的更新选项中加入开发者预览计划进行升级,升级前大家也可以通过微软官方提供的软件去检测自己的电脑是否可以升级到Windows11。
微软 Windows 11 上手体验:好的、坏的和无聊的
新版Windows开始向苹果和安卓靠拢。 自从推出Windows 10以来,微软已经有6年没有对操作系统进行重大升级了。今年年底,Windows 11就将正式面世。 划重点:
微软称Windows 11 是以人为本的个人计算的新起点
对窗口进行自动重排的Snap Layouts是个不错的功能
轻量应用Widgets有点鸡肋
个人计算机必须至少用英特尔和 AMD 的最新芯片才能安装 Windows 11,太耗钱
Windows 最大的设计变化:标志性的,传统上是被扔到左下角的地方的开始按钮,现在已经移到底部中心了。开始按钮不再加载设置和应用列表了;而是会显示应用的文件夹。
这跟我们在苹果和 Android 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上所用的界面相同,这些设备均在屏幕底部中央展示了一排重要app。尽管如此,这仍是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变化。以前版本的 Windows是点了“开始”按钮之后会打开一系列应用和设置的列表,滚动浏览起来很乏味。
最有趣的设计变更之一是一个叫做 Snap Layouts 的功能,这个功能我很喜欢。在应用的右上角,如果把鼠标光标悬停到最大化窗口按钮的话,系统就会打开一个网格,里面展现了从可自动缩小到重新定位app的各种不同部署。
因此,如果你想重新定位应用窗口,让应用只占据屏幕的左侧的话,点击相应图标让应用对齐到该位置即可。这种操作比移动窗口然后拖动窗口一个角到合适大小要快得多。
Windows 11 还重新引入了小工具(widget),这是苹果和谷歌操作系统长期以来一直都在用的一个概念。基本上小工具是一个始终保持打开状态的轻量级应用,如天气应用、日历或股票行情什么的,这样你就可以马上浏览重要信息。怎么查看小工具?点击那个抽屉样子的按钮即可,里面装满了所有的小工具。
换句话说,跟过去的免费更新不同,Windows 11 可能意味着你得花钱买辆卡车才能搬进一所感觉比较熟悉的房子,然后才能欣赏到一点新的橱窗装饰。
微软 Win11 正式版一周体验:升还是不升,可以再等等
在 Windows 11 中,微软为几乎所有系统图标都重新绘制了动效,包括「开始」「任务视图」「搜索」等已经在 Windows 10 中非常熟悉的图标都有适配,同时应用窗口缩放也全局支持非线性动画;考虑到近年来 Android 系统非线性动画已经成为了新的竞争点,这些有让 Windows 11 新的视觉体验加分不少:毕竟在很多时候,动画效果的优劣都是系统流畅性最直观的反馈。
开始菜单:经典「磁贴」不再,简洁第一
应用商店:更开放,也更「混乱」
不过和微软其他第一方适配特性一样,这套小组件系统目前也只有数款 Windows 11 自带的系统服务支持,虽然你可以在这里查看到包括天气、待办事项以及新闻等颇为实用的小组件,但很难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第三方应用去适配这一新特性,微软也没有苹果在 iOS/macOS 上通用小组件设计的开发者生态,去快速推动让这个功能更加实用。 实际上在体验中,除了一开始的新鲜感使然,会让我会去刻意启动它之外,就再也没有开启过这个小组件界面了,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小组件目前的实用性确实不高,另一方面,这套小组件系统其实与微软的账号同步体系高度融合,如果你不是微软系服务的重度用户,那这些小组件功能对于你而言,很可能也不会太重要。
多任务操作优化 虽然上手第一时间很多用户可能不会注意到,但在一段时间的体验之后,Windows 11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功能点,其实是对于多任务操作加入的新优化:在 Windows 10 中,想要在同一个屏幕上打开多个窗口铺满,用户需要将应用窗口拖拽到桌面侧边才能实现,但在 Windows 11 中,这一操作可以直接在应用窗口的最大化按钮上悬停就能实现。
同时,微软还在这里提供了六种不同的窗口排布样式,你可以视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快速给应用分组显示,对于大屏用户来讲,这一改进能让原本就很方便的 Windows 分屏操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至于在 Windows 10 中不怎么实用的时间轴功能,到了 Windows 11 中被一个改进的多任务后台界面取而代之。除此之外多个虚拟桌面这一概念在 Windows 11 中也被重新设计,而且一些新增功明显能看出 macOS 的虚拟桌面的影子:你还可以通过给每个虚拟桌面单独设置不同的壁纸来区别用途,这些一次设置完成之后即使重启电脑也仍然会被保留下来。相比 Windows 10 来讲无论是使用效率还是易用性上来讲都提升不少。
「升级了,但又没升级」这就是 Windows 11 带给我的感觉,毕竟,让一个有着近 40 年沉积历史的操作系统一直跟上最新的时代变化,同时避免让老用户感觉过于陌生,对于微软来讲,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挑战。
在 2025 年之前,微软都会为 Windows 10 提供支持,所以你大可放心地继续使用你现在熟悉的系统。
产品化思维
上周四,华为发布了一款血压手表,戴在手腕上就能测血压。
它的实现很独特,可能是第一个这么设计的手表。
大家看上图,它的表带里面有一个垫层,那是一个微型气囊。 测血压时,手表向气囊充气,使它鼓起来挤压手腕(下图),从而感受到心跳和血压。
我看着这个设计,觉得似曾相识,这不就是腕式血压计吗?
华为的这块血压手表,简直就是腕式血压计的迷你版。但是,大家知道吗,两者的差价有多大?前者的官方定价是2988元,后者只要100多元人民币。 当然,我知道不能这样比较,血压手表是智能产品,有许多其他功能。但是,它的主要卖点不就是测血压吗?这一点上,它并不比腕式血压计强太多。你只需要5%的钱,就能得到一个方便程度差不多、测量结果可能更准确的设备。 我并不是说华为这个手表不好,只是感叹两者的差价这么大。为什么那些血压计厂商就没有想到,血压计可以做成一块手表呢? 既然已经可以戴在手腕上,为什么不索性做得再小一点呢?加入计时功能,配上彩色屏幕和操作系统,马上就变成了血压手表,价格可以提升一个数量级啊。 这么显而易见的一个产品思路,那么多血压计厂商怎么会无人想到呢? 这就是缺乏”产品化思维”的表现,不善于把功能提升为产品,然后推向市场。 如果腕式血压计的厂商具备产品化思维,看到自己的产品,就会想到手表市场,甚至可穿戴设备市场。反过来,华为的产品经理从腕式血压计得到了启发:只要把气囊加入智能手表,手表就变成了血压计,可以打开更大的市场,卖出更高的价格。 另一个例子是空气净化机。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风扇前面加上 HEPA 滤网。最早想到把风扇做成”空气净化机”的人,显然具有产品化思维:空气净化机的价格贵多了。
工程师和程序员通常缺乏”产品化思维”,更看重解决问题,不善于做成商业化产品。这样不利于把事业做大,毕竟只有做成产品才能拿去卖,卖得好才能摆脱帮别人打工的命运。 几十年前,一个惠普公司的工程师在业余时间设计了一块非常厉害的电路板。他只想着自己玩玩,觉得做电路板很过瘾。一天,他的朋友看到了,坚持要为这块电路板配上机箱和外设,做成计算机拿出去卖。这个工程师的名字是沃兹尼亚克,他的朋友是乔布斯,两个一无所有的青年,就这样创立了苹果公司。我们就需要学习乔布斯的这种产品化思维,从电路板想到个人电脑,从腕式血压计想到手表。
其他
为什么关系型数据库更流行
现在最流行的数据库都是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 但是,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像表格,更像一张互相连接的网。也就是说,图数据库才是描述事物更合适的方式,也更容易扩展和理解。
那么,为什么关系型数据库才是主流,图数据库始终属于小众应用? 原因跟数据的存储媒介有关。磁带发明以后,没过多久,关系型数据库就诞生了,这不是偶然的。因为磁带的数据是线性存储,关系型数据库恰恰最适合线性读写数据。 磁盘是磁带的继承者,也是线性存储,这决定了关系型数据库的主导地位。
音乐产品应该是个人化产品,关注的重点是个人使用,而不应该加入社交元素。 世界最大的两个音乐应用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都没有社交元素,界面都很清爽,几乎没有听音乐以外的功能。
社交 App 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非常怀疑,音乐和社交这两个对立的东西,融合得了吗?到头来,可能两头都不讨好。 加入了社交功能的音乐应用,就像一个集市,喧闹而嘈杂,充满了你不需要的功能,而你真正想找的,只是一个角落,安静地听一会歌。
很多乘客抱怨,伦敦到曼彻斯特的火车旅程耗时太长。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让火车行驶得更快,但这样很贵,可能要花几十亿英镑改造。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乘客的心理感受,让他觉得时间过得更快,比如提高列车上的 WIFI 网速,或者提供更多的餐饮选择。 – 《如何升级火车的乘客体验?》,英国奥美广告公司的副董事长 Rory Sutherland
欧洲有很方便的火车系统,但是跨国旅游时,欧洲人更喜欢坐飞机,而不是火车。因为,欧洲大陆30多个国家,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立的票务系统,你需要在不同的网站上,以多种语言跟多家火车运营商打交道,完全是一场噩梦。 – 《为什么欧洲的跨国火车如此复杂?》
我不认为苹果会造汽车。汽车业务的利润率很低,而且假如价格是5万美元一辆,市场容量只有几百万辆(特斯拉2021年销量不到100万辆),对于苹果来说,这个销量有点太小了。 如果是自动驾驶汽车,事情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真正的5级自动驾驶仍然无法做到。 –《苹果的下一个十年》
C 和 C++ 这两种语言不保证内存安全,后果就是所有软件安全问题的大约三分之二,都跟内存处理不当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 《Rust 正在变成 Linux 的第二官方语言》
中世纪的法国画家克劳德·梅兰 (Claude Mellan,1598-1688)在1649年制作了一幅版画,内容是耶稣的头像。 这幅画非常有名,因为它是用一根线条画成的,线条的起点就是耶稣的鼻尖。
这根线条一口气画到底,没有断过,也没有跟其他线条交叉。
参考
- 阮一峰
- 李笑来
- 元宇宙经济:你不知道的商机藏在哪里
- How To Make A CPU - A Simple Picture Based Explanation
- 比尔·盖茨:历经艰难的一年,我依然满怀乐观
- 饶毅: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
- vivo OriginOS Ocean 系统深度体验:别翻译了,这就是惊喜
- 音乐是反社交
- 全息影像
- 苹果的第一台电脑
- 如何创建你的第一个 NFT
- 世界第一部 RISC-V 手机可能即将问世
- 微软 TTS(2021版)
- 无法下载此图片
- 2021年最佳科学照片
- 违反直觉的事实
- 月亮的颜色
- 古埃及凳子
- 华为手机,向后看齐
-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91000英镑成功拍出:此前估计17万英镑
- 还在讨论元宇宙?Web3已晋升年度科技热词 或是互联网终极形态
- 拆解中国宏光MINI EV看低价格实现
- 我做系统架构的一些原则
-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Checklist
- 为什么DXOMARK测试独一无二?
- Google 正改進 Windows 和 Android 的整合功能
- 少数派
-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中文)
- ALL BLACK SCREEN